蝴蝶网-分享奇闻趣事

为何有的音乐让你百听不厌呢?

你听说过音乐能治愈疾病吗?为什么在《蒙面歌王》里,有些选手的歌声会觉得很动听?有的小说会看腻,但音乐为什么可以让人“百听不厌”?许多关于音乐最简单的奥秘,也许你还不知道!今天就让小编为你揭开关于音乐的7个秘密吧!


1.jpeg

1. 为什么有的音乐听起来美妙动听,有些又显得平淡无奇?

西方音乐家们早就根据经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如何创造美妙音乐的“规则”,根据不同的“规则”,可以让音乐有不同的感受,或是振奋人心、或是优美婉转,其中有的还经过了科学仪器的严格测定。如:当旋律从某一音阶上升至更高的音阶后再向低音阶过渡时,就必须避免某些“格式”。

通常动听的音乐都遵循了这些“规则”并避开了那些令音乐不太优美的“格式”,而且根据音乐风格的不同,“格式”也有所差别,不过也有不少音乐虽然从“规则”上分析无懈可击,但听上去依然索然无味。对此许多科学家都认定:个中的根本原因可能要等到人类对大脑究竟是如何欣赏音乐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后,才能获得科学的解答—换句话说,实际上与其说这是有关音乐的问题,还不如说是有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2. 为什么有那么多“百听不厌”的音乐?

人们对某一种新事物都会渐渐适应,而当大脑对此的“了解”达到了饱和程度时,就可能会对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细节产生越来越精确、完整的预想,由此本 来的新奇感便越来越被淡化了。此过程以心理学术语来解释,就是“习惯化”或“条件化”。有趣的是,人对音乐的感受却与对其他事物的感受可能不尽相同:一般 来说某首歌曲并不会在欣赏了几遍后便产生厌烦感。

这是因为人脑是由若干皮层组成的,并由每一皮层负责某一简单功能—当这些大脑皮层汇聚在一起时,就会对音乐、图画、小说产生某种总体感觉。研究显示,大脑中负责音乐的区域的活动方式是永远固定不变的,由此就不会受“经历”的影响,而且每听一次音乐都可能会有新鲜感。这就是为何你心中总有一些“经典音乐”,不仅让你“百听不厌”,而且甚至可能伴随你的整个人生。

3. 音乐能力是否与遗传因素息息相关?

人的音乐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相关。英国圣汤姆斯医院的 一个研究小组成员,用26个常见歌曲改编的曲调对参加测试的568对成年孪生儿进行比较后发现:尽管他们都是成人,而且都在学校接受过音乐教育,但仍有占 25%的人分不清楚音调,另占5%的是严重音盲(所谓的“五音不全”)—其中高达80%的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因后天音乐教育缺乏或不当造成的比例,仅为 20%。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斯佩克特医生指出,人脑中有一个独特部分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力就是由这个部分来决定的。此外,基因的差异不仅对一个人的音调识别和保持音准的能力有明显影响,而且还可能对他的其他种种音乐能力有明显影响。故对有些儿童来说,上音乐课并不一定明显能改善其音乐能力。专家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发现掌握音乐的基因,并由此揭示人类千差万别的音乐能力之谜。

4. 音乐为何能够辅助治疗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在行动和反应上都很迟缓,但在倾听,甚至“想象”音乐时,其行动和反应竟然都可能神奇地恢复正常。尽管帕金森病患者丧失了意愿和行动之 间的联系,但音乐恰恰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并使业已中断的联系重新开通,于是他们有可能在听音乐时有能力起立走动,然而音乐一停又变得寸步难行。虽然他 们的大脑已丧失了判断、推理能力,但音乐可部分地“激活”大脑的某些区域,并使其至少暂时恢复了部分功能。

5. 作曲家为何总认为自己的作品最优美

首先,几乎所有门类的艺术家都 有“自己作品最好”的倾向,其中除了有类似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外,作曲家特有的创作方式也在发挥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作曲家在刚刚作完曲子之后,往往很难 判断自家的作品是否真的取得了成功,因为没有如同听众“头一次”听音乐的经历。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象: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分析、判断、比较和冷静往 往要超出其他门类的艺术家。

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为何往往会有“音乐隔阂”

所谓“音乐隔阂”,指的是属某种文化背景的人士,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排斥来自另一种文化的音乐,具体表现为,或难以听懂,或觉得无异于噪音。如中国京剧,对许多西方人来说,就根本听不出来其中的优美唱腔。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既然大脑中没有相关的“预见”,那么在心灵上自然也难以引起“共鸣”了。

7. 婴儿过度听音乐是否有害处

让婴儿时不时欣赏一下音乐不仅可以帮助安定情绪,而且还可以帮助陶冶性情。据俄罗斯儿童心理学家的一项最新专题研究,1~2岁的婴儿如果每天听音乐过度,可能影响其正常学习语言的能力,同时由此还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专家们曾对200余名1~2岁的男女婴儿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听音乐2小时以上或经常连续听音乐2小时以上的孩子,学话往往较迟,学习语言的能力往往较差,发生语言障碍(如发音不准或口吃)者比例也往往较高。实际上,在影响婴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能力的种种负面因素中,除却生理疾病、精神异常及意外事故外,最明显的就是听音乐过度。

专家推测说,过度“活跃”婴儿大脑负责音乐的部位,却可能使得负责学习语言的部位受到“冷落”,从而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